『那時,我還是個孩子呀,最起碼您可以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。』
比起美室的拋棄,文努的養而不教不愛,是造成毗曇悲劇命運更大的主因。
也許毗曇天生陰晴不定的魔性,終會走向黑暗。
但如果文努試著多給一點疏導,多給一些包容,多給一個...溫暖的擁抱,
至少,毗曇會知道信任...愛...是什麼樣的感受。他的人生過程,至少可以擁有即使『一點點也好』的幸福。
同樣是被拋棄的命運,德曼因為有昭火完全母愛的撫養,她的心種下的仍是光明種子。
文努如同傳統的嚴父,他一生秉持正義大道,只懂得教育道理,不懂傾聽理解。
只見一個孩子竟為了保護一本書,毒殺全村的人而驚嚇不已,
卻沒看見那個孩子,護衛的是『師父說很重要的書』,他在乎的是師父,不是書。
孩子的方式也許錯得可怕,但他終究只是一個孩子呀,
身為如父親般的教養者,為什麼一點引導改正的機會也不給他? 就直接"拋棄"了呢?
那隻夜半裡放開的手,讓毗曇終其一生活在恐懼被拋棄的不安裡,他天性裡的魔,於是變得更加壯大。
文努也許不是不愛毗曇,只是不知怎麼去愛。
如同毗曇說的:『哪有師父會害怕自己的徒弟呢?』
文努只見毗曇的惡,怕得不敢靠近,一味的強壓嚴訓,深怕惡魔滋長,利刃傷人。
毗曇天性裡的善,為了如父親般的師父任何事情都願意赴湯蹈火的『真心』,文努....卻到了臨終時才看見。
『你怎麼沒想到拿著書,而是要背著我跑呢?』
當毗曇見到德曼為了庾信而哭泣,師父又決定將本來屬於他的『三韓地勢』轉送給庾信,
毗曇不僅心灰意冷,而且失去希望,他毅然前去攔阻師父想搶回『三韓地勢』,是想死在師父刀下吧。
但當文努真的說出:『如果沒有人能當你的刀把,那麼就由我來摧毀這把利刃...』毗曇仍是寒透了心。
我永遠忘不了,毗曇宣示要跟師父對決前舉起的那隻顫抖的手,還有眼神裡的傷痛絕望....
這是他最愛的『父親』呀,為什麼 ? 為什麼養他長大的父親,寧願親手殺了他 ?
文努中途被暗算,毗曇立刻從剛才決戰時的凌厲變回孩子般的單純,眼神裡全是擔心慌張。
看似要殺了師父奪書的毗曇,此刻只想到背起師父失魂的拼命往前跑,
前一秒還不惜拿劍與師父以命對決要搶回的『三韓地勢』,就這樣被丟在旁邊,
毗曇根本沒看見......
跟小時候一樣,他在乎的是『師父』,不是『書』,他要搶的是『師父』,不是『書』,
『書』是他的,不是庾信的,『師父』是他的,不能給任何一個人。
毗曇要的是愛,不是其他。
當初看戲時,一見到那本『三韓地勢』被丟在旁邊,毗曇壓根沒想到要拿著書一起跑時....
我的眼淚就不聽使喚的一直落...
這孩子,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人看見他的善,他那原始而純粹的真心呢?
『對不起,到了最後才看到你的真心...』
毗曇讓我最愛也最不忍的,就是他愛的人無論如何殘忍對待他,都改變不了他心中的依戀。
即使文努自小冷漠以待,嚴厲壓制,毗曇仍是尊敬並深愛著師父。
文努的離開,他沒有了『家人』,沒有了『父親』,沒有了生命裡唯一的依靠,
對孤單的毗曇來說,這是痛徹心扉。
但再痛,他都沒忘記維護文努一生的尊嚴,親手將師父埋葬,卻對大家說文努隱居修行了,
他是這樣情深義重的愛著他的師父呀 !
毗曇的性格善惡並存,鬼靈精怪。
他習慣用玩世不恭的表面去隱藏內心的不安,以旁門左道的叛逆,去向深愛的人撒嬌討愛,
大部分的人只看見他表面的詭計多端,包括文努。
只有親媽美室懂兒子的心,懂得這孩子的天真與脆弱。
文努最後才看見毗曇的真心,也許不晚,至少毗曇聽見了師父的對不起,知道師父終於明白他的愛。
晚的是,毗曇不安的性格已成型,永遠活在害怕被拋棄的陰影裡,一生悲劇。
也許是因為曾經遇過一個與毗曇十分類似的孩子,因為無能力完全幫助他而耿耿於懷...
所以《善德女王》裡讓我最有感情的,並非驚心動魄的壯烈愛情結尾,
而是毗曇與師父終於真心相見卻得永別的這場戲。
一直到此刻再次回憶,寫著這篇文章,眼眶都還是紅的...
毗曇這角色對我來說,即使到了最後他步步血淚奔向德曼,都只是一個令人無限心疼的『孩子』。
金南佶不只一次提及曾抗議這場戲被刪減,覺得『對不起師父』(真是可愛呀),
相信當時的他,為了『師父』必然用了十足感情入戲。
而他也的確演得很棒,美室死前的50集,我認為這是他最感人的一場戲。
(圖作者:Carol_Shen 轉自百度善德女王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