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,我慶幸是在毗曇之前看見了建旭。
也許因此多看見了些,南佶為了建旭這個角色所下的功夫與心力。
因為沒有毗曇的既定框架,沒有毗曇的深刻於心,
無從比較下,或者,更能全然投入於建旭的世界。
看過太多人說,
『金南佶至今無法超越毗曇,沈建旭不如毗曇...。』
對『金南佶』來說,這樣的評價不算公允。
主要仍是毗曇這個角色性格太豐富多元,
既複雜又純粹,讓人難以忘懷。
以至於,看著建旭,大概還是會忍不住想著:怎麼沒有毗曇的可愛呢?
身為一個觀眾,都難免因為過去的經典角色影響後來的觀感。
何況是演員本身呢 ?
因而看完建旭,再看毗曇,
我深深佩服......
南佶能在短時間內,抽離那樣壯烈又徹入心扉的毗曇,
融入蛻變成看不見毗曇影子的建旭。
建旭本身性格不如毗曇來得多元,
《壞男人》也只是一齣利用女子情感的通俗復仇劇。
何況在韓劇多如毛牛的復仇角色裡,
要將建旭表現得立體突出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也正因為建旭性格相較毗曇來得單一些,
而且是不適合誇張表演的現代劇,
演技的困難度就更高。
但金南佶,他拋開了毗曇的恣意揮灑,
更為內斂的,細緻塑造了只屬於金南佶擁有的--沈建旭。
他不僅細膩的呈現了建旭的愛恨糾葛的心境,
而且避免了將建旭變成玩弄女子感情的負面形象,
進而讓觀眾感同深受建旭被命運撥弄不得已復仇的心酸。
在許多看似不經意的小細節裡,彷彿隨意的動作眼神裡,
皆是金南佶為了角色所鑽研的深入功夫。
同樣亦正亦邪,
毗曇對於親情或愛情那種純粹的渴望與付出,更令人疼惜。
也因此,毗曇是更為容易被觀眾認同的角色。
但建旭,因為復仇利用人心未必能為所有人接受,
所以金南佶,走進了這個與他本身性格迥然不同的角色內心裡,
體會了建旭所承受的不公不義,以他的表演說出建旭的苦,
也才能,讓建旭最終也讓人唏噓不已。
毗曇,因金南佶入戲深而更為燦爛;
沈建旭,因金南佶的用功而更上一層樓。
我相信,
無論粉絲如何看待,無論收視如何,
南佶心裡清楚,他對建旭的演繹是成功的。
所以他退役後才會有巨大的壓力,他擔心無法超越的是建旭,而非毗曇。
《鯊魚》戲後,他也才會遺憾的說出自己沒有比《壞男人》更精進。
『毗曇』對他,對佶迷來說,都是深具意義,無法遺忘的角色。
但演技進層上,『沈建旭』早已經往前跨了一步。
至今,他仍持續向前,
『韓伊樹』也並非沒有精進,只不過沒有通過他的高標準。
也因為太享受他每一次,為表演所傾盡的精神而散發的光彩,
對他的下一個角色..........我永遠充滿期待。